中外高等教育的首要差異是入學標準。學生怎么進大學的呢?
中國的景象是:千萬人同考,千萬家長跟隨。這一天不得了,武警都出動,財政部與教育部撥??畋WC考試安全。這種規(guī)模、氣氛,國外少見。在中國,考試幾乎成了衡量學生能力的惟一指標。一考定終身的現(xiàn)象非常普遍。如果北大錄取線600分,復(fù)旦錄取線550分,一個學生考了595分而第一志愿報了北大,那他既去不了北大,也去不了復(fù)旦。
國外卻不是這樣。在美國要想進入大學,需要具備5個條件:SAT(Scholastic Aptitude T e st)考試成績、中學成績滿220個學分、平均成績達到B(其中一半是考試,一半是做項目的成績)、推薦信、面談。以復(fù)旦的優(yōu)秀畢業(yè)生沈志勛為例,他現(xiàn)在是斯坦福大學先進材料實驗室主任,同時是美國能源部顧問。當年通過招考去美國時,只有100個名額他排到近200名,本沒有機會??擅绹烁幻嬲劊X得不錯,結(jié)果就要了他。人才就是這么出來的。如果單憑考試一刀切,那他就被“切”掉了。當時他是復(fù)旦被錄取的14人中的最后一名,但今天,他是14人中最有成就的一位。
再說SAT考試。過去是兩門課總分1600分(現(xiàn)在是三門課,語文、數(shù)學和作文,總分2400分)。學生如果想去普林斯頓、哈佛這些好學校,SAT成績要求也很高,得在1360分以上(以過去的兩門課計)。但是SAT一年可以考7次,并且可以選擇其中最好的一次成績上報。什么時候考,由學生自己定。
現(xiàn)在,美國除了SAT,又有了AP(advanced placem ent)考試。A P 的34 門考試目前已涉及19個學科、31門課程,其學分已為22個國家和地區(qū)的3600所高校承認。到目前為止,美國的大學并沒有要求學生需要有AP成績,但實際影響卻很大。該考試在80個國家進行,包括中國,也包括哈佛、耶魯?shù)让6汲姓JAP學分。因此,學生進了大學可以免修這些課程,節(jié)省很多費用。但大學看重的還遠不僅僅是考試成績。對于學生參加社團、公益活動的表現(xiàn),對于學校老師的推薦信均十分重視。
我不喜歡我們的高考只是一次考試就決定學生的命運,這一方面不很公平,另一方面加重了學生的學習負擔和精神負擔。問題不在考試本身,中國的高考經(jīng)過多年的完善,雖仍有舞弊,但已相當嚴格,給公平選拔人才提供了機會。中國高考的毛病在于一考定終身?;謴?fù)高考30年來,高考已有不少改進,從一張卷子到今年的17張卷子,浙江省也開始試行了同時填幾個第一志愿。但還需大大改進。
事實證明,通過面試等其他方式,也能選拔出優(yōu)秀的人才。
英國首相布萊爾幾年前到北京訪問時,寧波諾丁漢大學決定選派兩名最優(yōu)秀的學生到北京和布萊爾見面。兩名優(yōu)秀生選出來后,校方驚訝地發(fā)現(xiàn),這兩名學生當年進校一人是憑高考成績進來的,一人是憑面試成績進來的。
所以我建議要考招分開,讓考試多元化。只有考試多元化,才能使中學生的生活豐富多彩??荚囯m然是衡量學生能力的重要指標,但不是唯一的指標。高考制度要改革,但改革的基礎(chǔ)在誠信。路途相當艱難。
中外高等教育的差異還體現(xiàn)在對不同類型高校的價值判斷有差異。
我們的高中生幾乎人人想上北大、清華、復(fù)旦。而我認識的一個美國大學生,他的SAT成績夠上哈佛,卻選擇了一所烹飪學院。這所學院的錄取率和哈佛一樣低,學費卻比哈佛貴,據(jù)說歐美10%的烹飪專家出自那個學校。這說明他們的人才概念很寬泛,充分認知不同類型高校的價值。什么時候我們有一半學生不想進北大、清華了,就說明我國的教育改革取得了突破。
高等教育是一支大樂隊:名牌大學就是樂隊里的大鋼琴,但不要只把眼光盯在大鋼琴上,大提琴、小提琴都是好樂器。好學校并不一定是研究型、綜合性的大學。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(zhàn)中使用的火箭90%是由加州理工學院設(shè)計的。加州理工全校只有2000多名學生,卻培養(yǎng)了31位諾貝爾獎得主,錢學森、談家楨、周培元等中國的大師也是出自加州理工。
美國這個世界上高等教育最發(fā)達的國家,社區(qū)與大專院校占高??偭康?0%。在美國人的觀念里,哈佛大學與紐約服裝學院是同等重要的。我國政府現(xiàn)已十分重視職校,但尚需人們思想觀念的轉(zhuǎn)變。
1997年,我參加了美國大學校長會。當時,有人提到,如果所有的大學都像哈佛,那么這個社會將會崩潰,如果我們所訓(xùn)練的人都獲得了諾貝爾獎,那么這個社會也會崩潰。我們需要來自不同大學的不同的人,這樣我們才能奏出生動的樂章。
本網(wǎng)站的信息及數(shù)據(jù)主要來源于網(wǎng)絡(luò)及各院校網(wǎng)站,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為參考,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(diào)整與變化,敬請以權(quán)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。